新闻中心

当前位置: 首页 >> 正文

关爱“两弹”研发建设者 安徽中医药大学师生志愿者在行动

发布日期:2021-10-12    作者:     来源:     点击:

为有效落实学校“三全育人”举措,10月5日上午,由安徽中医药大学本硕学生志愿者9人组成的中医志愿服务队在针灸推拿学院分团委组织带领下,前往合肥市三里庵街道竹荫里社区开展中医义诊关爱行动。

上午9点开始,中医志愿服务队就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布置了义诊服务台,为前来的社区群众开展中医问诊、针刺、艾灸、推拿、耳穴等服务。前来就诊的社区群众安排妥当后,志愿服务队部分成员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带领下为高龄、行动不便的老人开展上门义诊服务。

李富学爷爷今年86岁了,队员详细询问爷爷过往病史,对爷爷进行体格检查后,拟定对爷爷进行艾灸、推拿、耳穴等服务,在服务过程中,李爷爷分享了他参与“两弹”研发的宝贵经历。当年为了能造出合格的电雷管,李爷爷他们从试制到定型,做了5万次实验。1962年,新型微秒级电雷管诞生了。微秒级电雷管成功应用于我国第一颗原子弹、氢弹的试验上。1980年,微秒级电雷管产品荣获国家金质奖。“它至今还在服役!”李爷爷自豪地说。听完李爷爷话,2020级针灸推拿学科硕班李燎原的感受是“新中国没有他们这一批无名英雄,我们国家就不能走到今天的繁荣;帝国主义对初生的中国虎视眈眈,正是他们的艰苦奋斗,正是他们的砥砺前行,才让帝国主义不敢轻易入侵我们。我们这一代的青年人,之所以能幸福的生活,正是他们用劳动和智慧所换取回来的,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。还有一个细节,让我非常感动。李爷爷有高血压病史,他坚持每天早晨自己测血压,记录在一个本子上,目前已经记录了厚厚的一本,这虽然是个很简单的小事,但我从中看出了老一辈科学家的严谨认真的精神。我们新时代青年,应该更加奋发图强,学好本领,做一名好医生。 ”

杜奶奶今年83岁了,曾是“两弹一星”工程的后勤工作人员,目前大多数时间是一人独居。队员在给奶奶做诊疗的同时,杜奶奶分享了她求学工作的历程。杜奶奶出生于一个贫苦家庭,早早很懂事,在完成那个年代的基本教育后,就积极响应国家号召,前往青海为国家的军事研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。做完诊疗,队员准备离开家时,杜奶奶拉着队员的手说“读书有用,读书有大用,务必好好读书。她这辈子,最感谢的就是中国共产党,是党养活了她这么多年,让她能老有所居。” 刘海燕同学说:“这次义诊活动结束了,但是我们与杜奶奶之间的感情却在一直延续着,我们约好冬至的时候,一起去杜奶奶家包饺子......”

“我们生在国旗下,长在春风里。人民有信仰,国家有力量,民族有希望。目光所至皆为华夏,五星闪耀皆为信仰”。通过本次义诊活动,师生队员对 “道阻且长,行则将至,行而不辍,未来可期,前方的路会有曲折,但也充满希望!”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。 英雄不老,光辉永存。作为医学生,救死扶伤是我们的使命,和平年代不需要我们在战争的一线冲锋陷阵,但我们应努力学习,争取用我们的所学,像李爷爷、杜奶奶革命前辈一样,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(针灸推拿学院新媒体中心/文图    李海燕/审核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