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月22日,中医学院高兵博士受邀做客华佗大讲堂,为学院师生带来题为《岱岳扶桑何处寻,素问灵枢方为真—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实战经验与策略分享》的国自然申报交流讲座。针灸推拿学院院长蔡荣林、副院长吴子建,青年教师及部分研究生参加会议。会议由副院长吴子建主持。

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主持人,高兵博士以理论筑基、缺口挖掘、技巧赋能为核心逻辑,结合自身科研积淀与申报实战经历,分享了申报经验与策略。在理论研究基础环节,他着重强调中医经典文献的核心价值,同时建议师生积极参与高水平学术会议,追踪领域前沿动态并借助交流碰撞拓宽研究视野,实现经典传承与前沿创新的有机结合。在研究缺口定位上,他分享了如何系统梳理领域内顶级团队的研究成果,分析其研究设计、技术方法及结论局限,发掘尚未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,而预实验可验证缺口真实性,避免研究陷入纸上谈兵的误区。在申报书撰写实操层面,他用简洁精准的语言阐明为什么做、做什么、怎么做,突出研究的必要性与创新性,技术路线图则建议采用节点化、可视化的呈现方式,清晰标注研究阶段、技术方法、关键指标及应急预案,让评审专家直观把握研究的可行性与完整性。分享中,他还结合自身申报案例,解析了撰写中的常见误区与规避技巧。
蔡荣林作会议总结,他对高兵博士的倾囊相授表示衷心感谢,认为此次分享既解答了师生在国自然申报中的共性困惑,更提供了可复制、可落地的实战方法借鉴。他勉励青年教师要进一步突出项目选题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,对项目申请书中的关键内容进行仔细打磨,不断提升项目申请的竞争力。学院将进一步搭建学术交流平台,完善国家级科研项目申报指导机制,为师生科研创新提供全方位支持,助力学院科研水平再上新台阶。(张文娣/文图 唐巍/审核)
专家简介:
高兵,男,中共党员,医学博士,校聘副教授,硕士生导师。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内经专业委员会理事,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青年委员。第一作者发表SCI/Medline/CSCD等核心期刊论文20篇,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,校级人才项目1项,参编国家规划教材1部,副主编专著3本。以第一完成人受理发明专利5项,拥有国际发明专利3项,新型实用专利1项。《中医康复》杂志青年编委,Asia Pacific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Research编委,担任多家SCI期刊审稿人,热心公益活动,曾获蜀山区最美志愿者称号。长期从事中医经典理论的现代化阐释研究以及慢性心力衰竭的防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