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的校园里,有一位学者,他如一棵苍劲的老松,扎根于中医骨伤的沃土,用知识的甘霖滋养着学子,以仁心的温度抚慰着病患。他,便是姚长风教授——一位集学者、师者、医者于一身的中医人,在传承与创新中书写着属于这个时代的杏林华章。
一、学术深耕,厚积薄发
姚长风教授的学术之路,是一条铺满坚持与求索的阶梯。他拥有博士学位,曾远赴美国深造,师承推拿学国医大师李业甫主任医师、中医骨伤学国医大师施杞教授。这段经历不仅为他奠定了扎实的学术根基,更让他深刻领悟到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。作为硕士研究生导师,他始终秉持“传道授业解惑”的师者初心,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中医药人才。在针灸推拿学院中医骨伤系主任的岗位上,他如一位精心的园丁,精心培育着学科发展的每一株幼苗,带领团队在专业建设的道路上不断前行。
二、党建引领,协同发展
作为系主任和党支部书记,姚长风教授深知党建工作的重要性。他积极探索“党建+专业”的融合模式,将党的先进理念融入学科建设的血脉。他带领支部党员教师,以党建为纽带,加强与实习医院的交流合作,形成“专业共建、资源共享”的良好生态。这种创新模式不仅提升了党员教师的凝聚力和战斗力,更有效推动了中医骨伤学科的发展。2025年,安徽中医药大学教工第三党支部荣获“支部好案例”表彰,这无疑是对他党建工作的最佳肯定。

三、科研创新,硕果累累
在科研的沃土上,姚长风教授始终保持着深耕不辍的姿态。近三年,他作为通讯作者在各类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1篇,主持安徽省教育厅重大科研项目1项、省级质量工程项目2项,并牵头校级微专业《小儿推拿学》建设。他带领团队在学校、院部及相关职能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,新建了适应中医骨伤学科发展的现代化实验实训室,为学子们搭建了通向学科未来发展、学习的智慧港湾。这些硬件的提升,不仅改善了教学环境,更为专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。最令人欣喜的是,中医骨伤教学团队在他的带领下,成功获批省级教学创新团队,这是对团队凝聚力和创新力的高度认可。

四、桃李芬芳,薪火相传
作为师者,姚长风教授始终将人才培养视为己任。他指导的5名硕士研究生全部顺利毕业,并在规定时间内就业,为中医药事业输送了新鲜血液。他鼓励本科生积极参与科研创新,指导团队获得省级、校级大创项目4项,并斩获一项国家级B类赛事团体二等奖。在青年教师培养方面,他甘当人梯,指导年轻教师提升教学能力。他的课堂,是知识的殿堂,更是精神的家园。他常说:“教育如春风化雨,要让学生感受到中医的温度。”近三年,他为本科、研究生授课1000余学时,门诊量达1万余人次,用实际行动诠释着“大医精诚”的誓言。
五、传承创新,守正致远
作为李业甫和施杞两位国医大师的弟子,姚长风教授深知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。他在教学中既注重经典理论的传授,又鼓励学生结合现代科技探索新方法。他常说:“传承不是简单的复制,而是要在理解精髓的基础上,赋予其新的生命力。”正是这种理念,让他在推拿和骨伤技术的传承创新中取得了显著成效,为中医药的现代化发展开辟了新路径。
姚长风教授的故事,是新时代中医人奋斗的缩影。他以党建为引领,以科研为支撑,以教学为根本,在中医骨伤的领域里深耕细作,用智慧和汗水浇灌出累累硕果。他的身影,穿梭于课堂与诊室之间,连接着传统与现代,承载着希望与未来。我们相信,在这位匠心医者的带领下,安徽中医药大学的中医骨伤系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,为中医药事业的传承与发展谱写更加壮丽的篇章!(针灸推拿学院/供稿)